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文章内容

自主招生背后暗藏利益链 某宝网站论文专利大肆买卖(2

※发布时间:2018-1-4 20:58:2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不同于买卖双方的“心领神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层教师告诉记者,自己因为“有点文采”,自主招生之苦。“朋友的孩子想拿作文竞赛名次,从而取得自主招生资格,请我代写作文,还有的让我以孩子之名发表文章。”这位老师颇为地感慨道:“好好的自主招生政策,为什么总有人想钻?”

  “招生对象:高中阶段获得专利或者其他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和特殊才能并能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的考生……”这摘自江苏省某高校的自主招生简章,放眼全国90所自主招生试点高校,这样的要求再常见不过。不少高校还提出,“在刊物上发表文章或论文”者优先,并对刊物级别、论文数量、是否第一作者等作出。

  怎样判断一位学生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口说无凭。在学校要求提供的证明材料中,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竞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等大赛,门槛较高,难度较大,再加上获证书一查便知,很难钻。于是,不少人就瞄上了有“操作余地”的发明专利、论文和文学作品。

  一个“优秀学生”看起来“高大上”的证明材料,也许仅是交易的结果。本来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好政策,因为个别人的“歪脑筋”,了自主招生的风气,更给其他考生带来严重的不公平。

  4月1日,教育部印发《关于严格高校自主招生资格审查和考核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报名条件、材料审查、学校考核、监督制约、惩处造假等5个方面提出“五严格”,并在自主招生历史上首次提出“对查实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的考生,取消其高考相应资格”。

  根据《通知》,对考生提交的发明、专利、论文等申请材料,须要求由考生本人原创,并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拟认可的赛事证书,要组织相关专家对赛事的科学性、权威性、规范性、普及性进行认真评估。

  针对证书、发明、专利、论文买卖和造假等违规违纪行为,《通知》要求,斩断“利益链条”。如果考生敢“”,一经查实,不仅要被“通报考生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更会被取消自主招生乃至高考资格;如果学校、单位和个人在自主招生中徇私舞弊或协助考生弄虚作假,将被严肃处理并追责;如果高校在自主招生资格审查和考核中出现严重违规违纪现象,将被暂停或取消自主招生资格。

  

关键词:高中经济论文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