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文章内容

他是如何从一名木匠转变成经济研究研究员并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

※发布时间:2018-9-15 16:28:19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吕后的情人二环边的国谊宾馆商务写字楼,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大楼。这里是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把脉问诊的前沿阵地,在工业经济、企业管理、区域经济、能源经济等学科领域,研究所的专家学者们对一系列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开拓性、创新性的研究。

  日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记者见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导,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这位开化乡贤平易近人,就像日常见面的师友,热情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1974年,从开化中学毕业的黄速建到原张湾插队务农。两年后,他成为了开化县建筑工程公司的一名工人,从零开始学习木匠手艺,倒也成为了一名手艺不错的木匠。

  1977年,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当年,高中学习成绩优异的黄速建满怀希望地走进高考考场,最终考了高分却因出身不好未被录取。他并没有因为这次失败而气馁,而是怀揣着文学的梦想从理科转向了文科,重新开始学习历史地理等文科知识。1978年政策了,黄速建以高分考上了厦门大学财务会计专业,并在厦门大学就读了工业经济专业硕士,随后来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业经济系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小时候不知道经济是什么,更不知道经济要做什么,报考完全是盲目的。”黄速建回忆,1977年的时候各单位都缺少会计人才,衢州就举办了一个会计培训班,当年他代表公司到衢州参加会计培训。“培训班的老师了解到我当年高考考上了,就我报考厦门大学的经济系,没想到这一就改变了我的一生。”

  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后,黄速建留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先后担任了该研究所的企业制度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和副所长,成为了研究公司并购、创新管理、企业组织与企业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

  《公司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变革》《企业并购方略》等由黄速建独著或合著的作品整齐地摆在他办公室桌上。

  黄速建研究的领域主要是企业管理与企业、企业创新与区域创新,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国有企业上。1988年以来,不论是去美国塔夫茨大学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任访问学者,还是借调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任中国国有大企业项目的中方高级顾问,或是到全国各地企业进行国情调研,都让黄速建对中国经济的动态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速建共主持完成或正在主持的课题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和一般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共二十余项。目前,黄速建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着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招标项目“国有企业和创新制度研究”,并主持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竞争性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研究”。

  多年来,黄速建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中国工业经济》《经济管理》及《》等报刊发表论文100余篇。曾获得蒋一苇企业与发展学术基金和中国软科学(深度调研),并多次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1997年,黄速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虽然居住,但黄速建每年都会回开化,多达十余次。“以前走在开化街上来往的人都是熟人,现在开化的规模越来越大了,变化可以说是天翻地覆。”黄速建说。

  五年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开化建立了县及县以下国情调研,这也让黄速建对开化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开化的是越来越好,在生态、社会发展上也做得很好,但是在我看来还有四个课题需要解决。”黄速建从自己的专业角度指出了开化发展上的一些问题。“第一个课题是乡村振兴。带头人怎么选择?劳动力怎么吸引回来?资金从哪里来?产业如何选择?第二是预算支出和预算收入差距太大,是主要靠财政转移支付解决还是在生态基础上提高发展能力来解决?第三是开化的工业发展问题。最后是人才问题。”

  “如今,正处于新的工业时期,新的工业将给中国许多产业带来弯道超车、创道超越的机会,也会给经济基础、工业基础薄弱的地方弯道超车的机会……抓住新机遇通过弯道超车来发展工业,实现开化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另外,黄速建还为开化提了几个建设性。“乡村振兴要着力变输血为造血,还要继续消灭长满茅秆的荒山,进一步改善森林状况。我相信开化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原标题《黄速建:从开化木匠到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着30多年的经济研究经验!》,编辑叶晓倩 梅玲玲)

  文章由325棋牌提供发布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