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科技论文> 文章内容

我国的科普创作队伍急需壮大

※发布时间:2017-10-11 15:48:0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科普作品是科普工作的源头活水,科普创作人才队伍的壮大是繁荣科普作品的关键。通常的观点认为,我国科普创作缺乏精品佳作、科普作家队伍数量不足、缺少科普巨匠大师。根据我国科普统计显示,科普创作人员总体规模较小。要繁荣科普创作,要从充实科普创作队伍,提升科普作家创作热情和能力入手。

  专职科普创作人员人数少,比例低,分布不均。据《中国科普统计》统计显示,2006年以来,全国专职科普创作人员数量维持在万人左右,占科普人员百分比维持在0.48%到0.73%,占专职科普人员的比例维持在3.7%到6.1%之间。专职科普创作人员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和上海等八省市就占据总人数的一半以上。专职科普创作人员在专职科普人员和科普人员中的占比均处于低数值徘徊。

  科普创作队伍老龄化明显,创作热情不高。从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科普作家群团组织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构成来看,60岁以上的会员占全体会员的一半以上(55.2%),而作为创作高峰年龄(30-49岁)的会员比例仅为五分之一强(22%)。科普作家们的创作热情也较低,从市科普作协会员调查情况来看,许多会员多年不从事科普创作,甚至受访会员中断科普创作的平均时间达10.5年。

  科普创作人员缺乏职业化发展和专业化交流的渠道与平台。我国专职科普创作者较少,科普作家大多是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对科学极感兴趣、对人类充满感情的志愿者,他们都有自己的社会职业与本职工作。科普创作还无法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职业领域,科普创作者缺乏职业化提升与发展的土壤和空间;在专业和技能交流方面也缺乏统一的平台,国内现在还没有一本专门发表科普作品的文学期刊,没有专门的科普创作议。

  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壮大科普创作队伍入手。壮大科普队伍的首要任务是找到和发现科普创者。从有建制的组织和机构中发现专兼职的科普创作者,在科普类出版发行机构中寻找专职的科普创作者,从科普作品中回溯科普创作者,在科技工作者聚集的组织机构中寻找科普创作者,在文学互联网平台上发掘科普创作者。

  找到科普创作者还不是任务的终结,要想振兴我国的科普事业,尤其是科普创作事业,还需激发科普创作者的创作热情和提升其创作能力。

  一要推动高校通过开设科普创作课程、开设科普创作方向研究生培养方向等多种方式,加强对新生代科普创作人才的培养。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周培源、苏步青等人曾纷纷呼吁加强对科技人员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钱学森还,在高等院校中均开设“科技写作课”,各专业研究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同时,还必须交一篇相应的科普文章。

  二要建立网络科普创作学习平台,采取参与科普创作的UGC模式(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原创内容),建立虚拟动员机制,鼓励调动网民参与科普创作的热情,为繁荣科普创作奠定的群众基础。

  三要搭建作家交流与研讨的线上和线下结合平台。依托各级科普作协召开科普作家交流研讨会。线上依托评和资助平台,增设作家交流、交流的板块。将工作内容为资源、交流研讨平台和发展途径。通过全国学会组建科学专家队伍建设,开展科普创作的培训、交流和研讨,提升学科专家的科普创作能力。

  创新发展,人才是关键,科普创作发展,创作队伍发展要占先。人数增长和创作热情与能力的提升是创作队伍发展的重要标志。科普作品作为科普工作的源头,急需大量的、有的、能力强的科普创作者产出更多、更好、更新的优秀科普作品。科普创作队伍的发展也需要适应新形势,创新发展模式,跟上发展步伐,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贡献力量。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