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科技论文> 文章内容

十九大代表在基层|与农田为伴的女教授: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

※发布时间:2017-11-30 10:29:1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学院教授廖红是此次省属高校中唯一当选的十九大党代表。11月23日 ,她对澎湃新闻()说,10月27日从回校以来,她每天的日程都安排得满满,不仅忙着把十九大和自己实验室的团队、全校师生员工分享,还要带到田间地头,让基层的涉农干部、农民也听到来自十九大的声音,“宣讲会后,学生们说感觉一下就跟的距离拉近了。”

  廖红从事植物营养学、根系生物学研究已近30年。她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还是国际植物营养学会常务理事里唯一的中国女科学家。她和团队的研究不仅让农民增收、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同时也致力于更好地土壤,改善生态。

  科技创新、人才、教育、“三农”是廖红重点关注的领域。十九大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建设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重要目标。真切坐在十九大的会场里,她感到的是振奋和责任。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报告中的这句表述掷地有声。廖红说,习总在报告中提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广泛,在解决了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下一步就要关注质量,怎么样让粮食质量变得更好,让老百姓从“吃得饱”到“吃得好”。

  对于我国农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廖红认为,第一要做到粮食高产,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在源头控制农业的面源污染,做到“高产、优质、环保”。第二要完善农业基层推广体系,解决农业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一些基础的知识,老百姓都不太知道。”21日,廖红专门去安溪做了一场报告,有100多名农户参加。

  如何让科研技术在农业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她说,农民种植时“科技含量低”,是造成过量施肥、过量使用农药等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如果更加重视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让“高精尖”的研究能切实落地,就能实现双赢。

  而在加强农业人才培养方面,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农业科研队伍也像。”廖红表示,这支队伍中不仅需要培养博士研究生等高端人才,也需要注重培养直接面向基层的本科、大中专学生等中低端人才,实现人才上中下游综合发展。

  虽然是一名高校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廖红却是“长在田里”,每年有100多天与农田为伴。挥着锄头,举着喇叭和农民交谈,她经常穿着自己绿色的防晒衣,带着学生扎进农地。最近的都在一百公里以外,山崎岖,有时,为了避开正午的暑热,早上五点半就要下地。在实验室里,扫描、分析、测试的差不多十万株根,都是他们自己挖回来的。

  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也是世界第一产茶大国。但我国茶园普遍存在养分效率低、土壤酸化、肥力下降及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提高茶树养分效率,对发展可持续性农业、减少污染意义重大。

  2017年,廖红带领团队在武夷山、宁德、泉州等地建设了多个高效生态茶园建设示范点。通过茶树和大豆间作的模式,利用大豆生物固氮效果作为“绿肥”,显著提升茶叶产量和品质。目前,这项研究已经在福建省各大茶区进行示范推广。

  廖红总是对学生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懂农业,只有热情是不够的,先要学好专业基础知识,再运用到实践中,而最重要的是要怀着一颗热爱社会的心去服务。”

  廖红表示 ,接下来,她准备动身下基层继续宣讲十九大。作为一名党代表和科学工作者,她希望踏踏实实地做好研究工作,让先进的科技惠及更多的农民,也想把他们的想法传递出去。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