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文学论文> 文章内容

苏大文学院长被指学术资源 1年发表11篇论文

※发布时间:2015-10-20 17:32:0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朱栋霖。 文内图片来自网络

  大学被誉为世界里的一方,近日,苏州大学文学院资深博导、二级教授朱栋霖的一封打破了高校的平静在朱栋霖眼里,该院院长王尧是一个长期学术资源,独断专行的人。

  10月11日晚,网络上流传一封长达4000余字、署名为“苏州大学文学院朱栋霖教授”的公开举报信《我为,遭致致苏州大学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信中直指苏州大学文学院院长王尧“学术资源”、“打击学院教授”、“阻碍学科建设”、“侵吞教师绩点劳务费”、“拉帮结派”、“二级教授提前退休”等“数罪”。

  朱栋霖与王尧曾为师生关系

  朱栋霖举报的另一个情况是,王尧没受过正规的学术训练,但在过去连续几年间,他一人在核心刊物《当代作家评论》上每年发表7-9篇文章。其中,不少文章都是和该期刊时任主编林建法一起署名。而在林建法退休后,在王尧的文章再也没出现在这本期刊上。

  “这种在全国都堪称怪现象,究为何因?”朱栋霖追问说。

  目前,苏州大学文学院多名教授均关注这一现象,并提出王尧

  如果随意使用211经费,通过频频邀请学术刊物主编、国外学者来苏州大学、开出高额讲课费等手段“拉关系”,以谋取对方投桃报李式的“发表文章、邀请出国”,“这算不算贪腐?需不需要查?”

  10月12日傍晚,苏州大学新闻中心在苏大微博发文,对朱栋霖教授中的部分问题作出了回应,称苏大对王尧于2005年7月至2012年12月担任领导期间的经济责任进行了全面审计,没有发现违纪违规问题。朱栋霖则对澎湃新闻说,“苏大是在错误,问题”。

  一年在同一本核心期刊上发表11篇论文

  朱栋霖对澎湃新闻说,王尧长期从事学生干部工作,很少受过正规的学术训练,也没写过像样的学术论文,只是以搞“文学”研究自居的人。然而,在一些中文核心期刊的编委名单中,王尧的名字赫然在列。

  在中,朱栋霖也直问:“过去连续几年间,他一人在核心刊物《当代作家评论》上每年发表7-9篇文章,每期发表1-2篇。这种在全国都堪称怪现象,究为何因?”

  朱栋霖中提到的《当代作家评论》由作家协会主管主办。该刊物上注明系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澎湃新闻记者检索2001年-2014年期间的《当代作家评论》,确实发现有多篇王尧个人或与他人共同署名的文章。其中2002年及2003年,王尧在这本刊物上每年均有8-9篇文章刊出,仅2002年全年,王尧就有9篇文章,单独署名的文章为两篇,其余7篇均为与他人一起署名。2006年,王尧在该刊物连续发表了11篇文章。

  “在什么级别的刊物上发表文章,直接关系到每个老师、教授的年终科研励。发表论文多的话,年终的科研励多的有十几万,这对科研的评以及科研项目的申报等,都大有益处。”苏州大学文学院一位要求匿名的教授对澎湃新闻表示。

  此外,在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直接影响到每个教授的考核“绩效点”。在苏大,每年的年度考核与教授的绩效工资直接挂钩:绩效点越高,绩效工资就越高,获得的科研励就越高,对未来申报课题也会有累加帮助。

  因此,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会作为学校对教师考核励的参考和评价体系,是作为励绩效考核的重要标准。

  与“老朋友”在其主编的核心期刊上合作发表论文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从2001年至2012年,这12年期间,中文核心期刊《当代作家评论》主编名叫林建法。

  检索公开资料发现,王尧教授与林建法合作在《当代作家评论》上发表的论文数量颇丰。

  2003年,两人曾共同署名在该期刊上发表过《“小说家讲坛”总序》、《对话与阐释-序文两篇》等文章。从2004年开始,一直到2011年,两人共同署名的文章不下5篇。

  在2011年第四期《当代作家评论》上,林建法还发表了一篇题为《“我的朋友胡适之”印象王尧》的论文,文章开头便写道:“2009年的岁末,我们几个朋友在杭州西湖。为王尧兄赴哈佛-燕京学社访问送行,亦是这次的主题之一。”文中诸多文字均可发现林建法与王尧关系之好。

  也是从2011年开始,王尧成为《当代作家评论》的特邀审编。这一年,王尧共有7篇文章在该刊物上刊登。

  有意思的是,因年龄原因,林建法于2012年12月份退休。从这一年下半年,《当代作家评论》的主编由原来的林建法一人变成了两个,增加了另一位联合主编高海涛。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一直到2014年,王尧的文章再也没有出现在该刊物上,也不再担任该刊物的“特邀编审”。

  据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陈子平介绍,一类刊物就是权威刊物,二类刊物为核心刊物。

  教授、学者在权威刊物上每年发表一篇文章,学校励1万元,在核心刊物上每年发表一篇文章励5000,除此之外,各院系还有配套的励。

  “学校每年对、副教授在权威刊物、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数量都有,作为每年评定职称的标准。”陈子平表示,在核心刊物上发表两篇文章,相当于在权威刊物上发表一篇文章,尽管王尧的文章是发表在二类刊物《当代作家评论》上,但数量之多,如果一年有8篇的话,就相当于在权威刊物上发表了4篇文章。

  与王尧同级别的教授,一年在权威刊物上发表一篇刊物已经是顶尖级的,大学的钱理群、陈平原等现当代文学的教授,在权威刊物上每年发表的文章数量也不会超过两篇,在核心刊物上,最多两三篇,还不能连续刊发。

  陈子平表示,作为一本严肃的刊物,学术发表程序应该是匿名评审,这是国际通行的规则,而这些刊物的分类,由各院系的领导和校学术委员会推荐,王尧在二类刊物上频繁发表文章,学术刊物的严肃性、规范性、科学性完全无法体现,实在难以解释。“如果林建法认为,在该刊物上多次发表王尧的作品,是被其才华所折服,那么为何换了主编,王尧的作品再无出现在该刊物的版面上?这由如何解释?”

  苏州大学古代文学副教授杨旭辉认为,王尧“在该刊物上发表文章的数量很不正常”。

  苏大文学院另一位教授则表示,在朱栋霖当文学院院长时,苏大的古代文学学科地位很高。在钱仲联(苏大终身教授)的带领下,苏大的古代文学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仅次于北大和复旦。但在王尧当院长之后,他极力扶持现代文学、古代文学,导致苏大古代文学学科地位一落千丈。

  “老友”退休后到苏州辖区高校主办的继续做主编

  林建法生于1950年11月,福建连江人。他1982年1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

  自1991年起,林建法为《当代作家评论》的法人代表,主持编辑部全面工作一直到2013年。

  据林建法在其文章《我的朋友胡适之印象王尧》中回忆,他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便在“第一次听说王尧的名字”。“我与王尧认识是在1998年,当时参加了台港文学研讨会,当时有还有苏大的阮梅建,从那次开始,我跟王尧联系的就比较多。”

  林建法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自2001年12月开始,《当代作家评论》与苏州大学一起合作举办了“小说家讲坛”,合作一直到2012年结束,该期刊希望王尧能多写一些文章。

  “朱栋霖说,王尧每年在我们这本发表7-9篇文章。我想说的是,朱栋霖把这个数字说少了。2002年第一期,王尧写的《关于“”对“五四”及“现代文艺”的叙述与阐释》有6万多字,当年在我们这本刊物上有40多P(页)。”林建法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林建法提到的“小说家讲坛”,王尧也在公开场合介绍过。在王尧的一篇博文中,他指出:“小说家讲坛”的构想,源于我和林建法2001年8月大连时的讨论,并很快得到了许多作家、学者的赞成与响应。

  这一活动由两部分组成:在苏州大学设立“小说家讲坛”,同时在《当代作家评论》开设“小说家讲坛”的专栏。

  也就是,该活动相当于“一鱼两吃”,受邀的人士不仅可以参加活动,还可以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

  林建法对澎湃新闻说,他自己从来没有拿过苏州大学文学院的一分钱。至于哪些人在该刊物发表文章,主要依据是,“只要文章写得好就可以发表,不存在用钱买版面的事。”《当代作家评论》不仅有当地每年100万元的经费支持,还有一些企业的赞助,他之所以会经常跟王尧约稿,是因为“对王尧才华的认可”。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生于福建、36岁被调到作家协会《当代作家评论》当编辑的林建法,却于2010年成为江苏常熟理工学院主办的《东吴学术》的执行主编。据知情人士透露,常熟理工学院党委副、纪委丁晓原与王尧关系甚好,且丁兼任《东吴学术》主编,所以,一位“辽宁的主编”在退休后,却来到了苏州辖区内的一个高校主办的学术刊物继续做执行主编。

  多名苏大文学院教授呼吁公开211经费使用情况

  在朱栋霖的中,他提到了自己及学院其他教授的绩效工作账目不清、211经费使用情况不明等情况。“211”为中国在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高校的行动的简称。

  据朱栋霖介绍,王尧担任三届文学院院长以来,所有的“211”项目经费,省财政划拨项目费等都掌握在王尧一个人手里,“他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在王尧连续担任三届文学院院长任上,“他一个人至少挥霍了五百万”。

  不过,对于该说法,王尧没有给予回应。

  苏州大学文学院一名已退休的老教授向澎湃新闻表示,作为211经费的主管人,王尧是否有使用这些经费,邀请权威刊物、核心刊物的主编频频来到学校里来,开出高额的讲课报酬,然后自己在刊物上发表文章,由此在苏州大学获取高额励、拿到科研绩点,“这种做法算不算违规?算不算贪腐?如果算的话,需不需要查?”

  该教授表示,作为“211”经费的主管人,王尧个人可以应该拿着这个经费到国外去访学,以访学的名义结交朋友,邀请国外的人到学校来;国外的学者再投桃报李,邀请这位“211”经费的主管人(王尧)再去国外,以此循环。“这样做是否合理?是否算贪腐?”

  该教授表示,对于“211”经费的使用情况,自己在学校从未看到过公开账目,这笔经费如何使用,使用比例是怎样,一无所知。

  此外,该学院另外一名年轻教师也表示,在王尧担任苏州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期间,文学院曾有两人当过院长。其中罗时进当院长期间,曾告诉过他,院里有270万元的科研经费,这笔钱在王尧当院长之后,其用途和去向无人得知。该院另一教师也呼吁,“211”的经费是属于整个学院的,使用的情况应该给予公示。

  就在朱栋霖在网上流传的次日,苏州大学对该作出回应,称对苏州大学文学院个别领导经费使用问题进行了调查,苏州大学“没有发现违纪违规问题”。对于朱栋霖提到文学院2014年400万元经费的使用问题,苏州大学目前没有作出回应。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中国大学回应教授被举报论文抄袭:将调查

  德长陷履历造假丑闻 论文被疑剽窃

  中国学者论文被国际期刊撤回 科协发守则

  广州评职称不再“唯论文” 科技可代替

关键词: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