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医学论文> 文章内容

医学放射科论文发表指导中心

※发布时间:2017-11-25 15:48:3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摘要:目的研究观察宫颈癌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作用机制用以指导和改进宫颈癌放射治疗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于2007年3月至2009年7月共接收52例宫颈癌患者的长期随访资料,患者进行Ⅰ~Ⅳ期宫颈癌的放射治疗后随访3年,观察宫颈癌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详细记录相关数据及信息。

  中图分类号:R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42-02放射治疗在宫颈癌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约80%的患者把放射治疗作为单独治疗或综合治疗手段之一。腔内近距离治疗结合体外照射是最普遍使用的放射疗法,适合于治疗各个临床期别的子宫颈癌,随着放射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宫颈癌放疗技术也随之日益革新,下面对宫颈癌放疗的现状及进展加以简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是国家新闻总署正式批准创办的国家医学类综合期刊。本刊属于月刊,由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主办的医学科技期刊。本刊已被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网、中文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数字化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6-3807,国内统一刊号:CN13-1424/R,邮发代号:。全国公开发行。办刊旨《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全贯彻科学发展观,致力于医学理论与医疗实践的新发现、新突破,竭诚为各级医疗机构、医学研究单位、医药管理部门的医务人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为其总实践经验、发表学术研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以促进中国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本刊容量大,发表快,具有学术权威性。扣扣766085044主要栏目:论著、综述、影像特析、护理栏目,临床医学、技术与创新、综合医学等。

  传统腔内后装治疗采用低剂量率射线的腔内治疗,随着辐射与防护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多采用高剂量率射线Cf等,具有治疗时问短、疗效确切、并发症少、肿瘤消退快等优点,此外,放射源的微型化使得近距离治疗更为方便。目前国内多采用易于防护、半衰期短的192Ir为放射源,推广较好。20世纪7O年代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已开始252Cf后装治疗官颈癌的临床工作。252Cf中子射线具有与伽玛γ射线和x射线不同的放射生物学特点,其传能线密度(LET)高,没有潜在性损伤修复和亚性损伤修复,对处于不同增殖周期的细胞没有选择性,各期肿瘤细胞对中子射线都,对含氧细胞和乏氧细胞均有杀伤力,射线氧增效比(OER)低,较好地克服了γ和x射线对恶性肿瘤内乏氧细胞不的缺陷,与普通光子线比较,对肿瘤细胞的杀灭作用更强,其生物效应剂量(BED)是普通光子线年,俄罗斯M ina l2 等报道了60钴137铯、 252锎后装放疗治疗Ⅲ期宫颈癌的5年率。252锎达70.9% ,明显高于 60钴(52.8%)及”137 铯(67.2%)。1998年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开始引进252Cf“中子刀”,并用于宫颈癌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尽管报道结果满意,但因为252Cf腔内后装治疗宫颈癌开展并不广泛,治疗成本高,放射生物学及放射物理学尚不成熟,缺乏腔内后装治疗和体外照射配套衔接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使其发展和推广受到。

  放疗剂量不均匀被认为是宫颈癌放射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其中,子宫移位或偏位是造成剂量不均匀的重要因素。孔为民认为对子宫移位应纠正后进行后装治疗,并提出个体化原则,提出区别对待子宫移位,对移位明显者进行后期体外补量,并应注意子宫移位的原因及方向,遗憾的是他的提法缺乏量化的指导原则,并且未注意在后装治疗结束后,子宫恢复原移位状态,而四野照射是与纠正子宫时相配套的,因此,又会产生新的“冷点”和“热点”。秦日异-o等研究结果显示子宫移位与分期无关,肿瘤直径4cm病例子宫移位发生也不比小肿瘤病例高,而只与肿瘤生长及浸润方向有关。认为子宫移位当以病为主,主要因为肿瘤浸润牵拉,反向移位者或许与肿瘤挤压推移有关。认为纠正子宫实施后装治疗以配合体外照射的应对措施可能造成宫旁低剂量区导致局部复发,并因此提出应对措施:子宫移位宫颈癌患者的放疗应后装治疗为主,后装治疗无需纠正子宫移位,应个体化调整盆腔四野挡铅,配合后装治疗,以减少剂量学冷点,减少局部复发可能。官颈癌的放射治疗有其原则,不应机械套用,而应根据病人及肿瘤情况,本着负责任的个体化设计。

  在时问剂量分割方面,应用较多的是常规分割,为晚期宫颈癌最常用且有效的放疗方法。近年来将常规分割放疗(conventional fraction radiation therapy,CFR)与不同方法分割照射比较。发现通过不同分割照射在不增加组织损伤的前提下提高了局部控制率。

  超分割放疗(hyperfractionated radiation,therapy,HRT)是减少每次的照射剂量,增加每天的照射次数的方法。在不增加晚反应组织损伤的基础上提高总剂量,一般每天2次,每次1.15Gy-1.25 Gy,每周5d。两次照射时间间隔≥4h-6h。随着放射生物学进展人们发现小剂量射线对正常组织造成的损伤多为亚性损伤(一般4-8h修复完成),而肿瘤细胞的亚性损伤较少。如果减小单次放疗剂量,增加每日放疗次数,从而加大每日放疗总量;既可使正常组织损伤得到修复,同时又可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灭;于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超分割放疗方法。

  加速超分割放疗(accelerated hyperfiactionated radiationtherapy,AHRT)为每天照射2―3次。分割剂虽和总剂量均低于常规分割,总疗程缩短,两次照射时间间隔6 h。其生物学基础为:①减少疗程中肿瘤细胞的加速再增殖;②降低分割剂量以晚反应组织;③尽可能修复晚反应组织的亚性损伤。目前用于宫颈癌放射治疗主要有同时小野加量加速超分割放疗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近年出现_『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一DCRT)、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等新技术,并应用于宫颈痛的治疗。3一DCRT是射线高剂量区域与临床病变靶区形状高度一致的一种现代肿瘤放射治疗手段,根据CT扫描三维重建图像资料,由放射治疗师筛选射线入射方向和形状,调整剂量分布,使90%等剂量曲线包绕全部的计划照射区,使整个肿瘤组织能够受到较均匀的照射,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放射量。IMRT则通过改变相应形状射野内的射束强度使剂量分布在三维上适合靶区,同时将正常组织的剂量减至最小,因而具有分别调节肿瘤靶区和邻近器官照射程度的独特优势,对膀胱、直肠、脊髓等均有较好的作用。采用3-DCRT及IMRT治疗宫颈癌能够增加肿瘤靶区治疗剂量,降低正常组织受照剂量,从而提高患者局部控制率和质量”,二者被认为是21世纪宫颈癌放射治疗的趋势和方向。但大多数研究认为,因为宫颈癌腔内放疗具有天然的“适形性”,其他放疗手段难以取代。目前,3一DCRT和IM―RT在宫颈癌放疗的应用一般为全盆照射,仍配合腔内后装治疗。因适形放疗技术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应用时间相对较短,宫颈癌适形放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有待进一步。

  当今宫颈癌的治疗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临床分期、年龄、一般状况、肿瘤相关因素等决定治疗方案。腔内治疗的放射源选用高剂量率的铱及锎,提高了局控率及率。在宫颈癌体外照射方面,宫颈癌的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适形度有所提高,在提高局控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周围正常组织的受照射剂量,在远期疗效及降低放疗副反应方面的优势需进一步研究。因此,以放射治疗为主的治疗将成为21世纪宫颈癌治疗的发展趋势。

  [1] 谷铣之,殷蔚伯,余子豪,等.肿瘤放射治疗学[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1007-1050.

  [3] 罗刚,郑成位,单锦露,等. 锎中子腔内后装治疗子宫颈癌的临床观察[J].中华妇产科,2001,36(12):742-744.

  [4] 单锦露,雷新,,等. 152Cf中子腔内后装加盆腔外照射治疗子宫颈癌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2005,40(4):223-226.

  [5] 孔为民,孙建衡.宫颈癌的放射治疗及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2003,19(3):146-148.

  [6] 秦日舁,马秋英,刘陶文,等.宫颈癌后装治疗时子宫A点截面移动的测量[J].中华放射肿瘤,2008,17(6):420-421.

  [1O] 吴玉梅,邓小虹,徐小红,等.全盆四野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Ⅲb期子宫颈鳞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03,30(8):547-550.

  [11] 范立,郭汝元,高伟,等.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5,5(6):418-420

  [12] 车少敏,刘孜,伟,等.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子宫颈癌5O例近期临床观察[J].中华妇产科,2007,42(11):72.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推荐: